古代书斋中的人文风雅
文章来源:网络信息 更新时间:2016-10-03 收藏此页

画家笔下,飘散一缕青烟,一纸素笺,淡香浅墨,行云流水,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活色生香的万卷书斋。清浅流年,拾缀点滴,便会发现,这些洋溢人文风雅的古代书斋中,承载着当时文人的辛劳、欢愉与希望。

文人的乐土

书斋的雏形,大概要从春秋时期的私人讲学讲起。当时,“学在官府”的现象被冲破,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,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以个人身份授徒讲学,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,他们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,到了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。

此后经历百年,至西汉,社会经济、文化全面发展,加上当朝帝王十分重视思想文化的重要力量,书斋开始流行。不少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都在自己的书斋中从事文化艺术活动,其中西汉著名辞赋家杨雄的“玄斋”,则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个书斋。

人们印象中,书斋是文人墨客、雅士贤达展露其才华、情趣与魅力的场所。这里是他们读书藏书、挥毫泼墨的乐土,是他们赏玩奇珍异宝、切磋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桃源,更是文化传承与融合的样本。当然,书斋由成形到成熟,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的周期,并显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。

到了唐宋时期,书斋已十分盛行。由于经济持续发展,文化艺术繁荣,学术氛围宽松,把书斋文化推向了成熟的境地。除了忙于读书做学问,书斋的功能在唐宋两朝较之前代,文人更加追求闲情逸致的生活情调,以及人格涵养和精神气质的寄托。而在明清王朝的支持和推动下,书斋成为某种艺术化的空间,使文人书斋的发展得到充实与提高。

历代文人雅士,将书斋当做心中的人间净土、世外桃源。刘禹锡的陋室、陆游的老学庵、张溥的七录斋、蒲松龄的聊斋等等,千百年来,他们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,到了今天,这些已经成为浓厚沉淀的文化智慧。

书斋的雅趣

“室雅何需大,花香不在多”,书斋之美,在于一种文化韵味。那么。文人雅士到底有多看重书斋韵味的营造呢?

明代文人高濂《遵生八笺》中有所记载。“书斋宜明净,不可太敞。明净可爽心神,宏敞则伤目力。……斋中长桌一,古砚一,旧古铜水注一,旧窑笔格一,斑竹笔筒一,旧窑笔洗一,糊斗一,水中丞一,铜石镇纸一。左置榻床一,榻下滚脚凳一,床头小几一,上置古铜花尊,或哥窑定瓶一。……或置鼎炉一,用烧印着篆清香。冬置暖砚炉一。壁间挂古琴一,中置几一,如吴中云林几式佳。壁间悬画一。……几外炉一,花瓶一,匙箸一,香盒一,四者等差远甚,惟博雅者择之。……坐列吴兴凳六,禅椅一,佛尘、掻背、棕帚各一,竹铁如意一,右书架一。”书斋的装饰有很多精妙的设计,但崇尚的是“宜简不宜繁”,力求“高雅绝俗之趣”。可以说古代文人喜爱在书斋中经营生活中最华丽的一面。

但不止这些,古代文人还喜欢在书斋里做点风花雪月的事情。在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作《陋室铭》中写到:“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,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”

他们喜好琴棋书画,也喜欢文房器物。在书斋的陈设物品中,除了珍藏众多的书籍外,则以书画、古玩器物为主,尤其在明清两朝的皇帝书斋中,所用的各类文房清供更是琳琅满目,精美细腻。

江门市新会区豪盛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
厂址: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新园北开发区3号

展厅1:江门市新会古典家具博览中心1F30豪盛红木

展厅2:江门市新会古典家具博览中心3F01豪盛红木



电话:0750-6321828

电话:13802616481(赵小姐)

邮箱:xhhshmjj@163.com

姓名
电话
邮箱
内容

版权所有(2018-2021):江门市新会区豪盛红木家具厂 技术支持:品牌红木网 粤ICP备200478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70502000503号刺猬紫檀品牌